社會治理之善丨新征程新樣范·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南④
剛剛過去的2023年,湖南社會治理領域,兩個對比鮮明的案例,火爆了網絡——
“永州‘快反135’:開創基層治理新格局——2023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一聚焦市域警務創新,以城區“1、3、5分鐘”快反圈和農村15分鐘快速反應響應、處警處置為目標的社會治理探索,在運行的第4個年頭,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懷化開往常德澧縣的7266次“慢火車”,時速僅40公里、最低票價僅2元。這趟開行40余年、被鄉親們喚作“扶貧專列”的“慢慢游”,因列車員化身主播搞直播帶貨,受到網友們“瘋狂”點贊。據不完全統計,列車員幫助挑著家禽蔬果進城售賣的鄉親們銷售了上千萬斤農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焖偬幘瘷C制,深山慢火車,這一快一慢間,湖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因地制宜為魂,以柔性治理為媒,以科技創新為要的社會治理“新樣范”徐徐鋪展,讓我們感受到社會治理的時代溫情和善治光輝。
因地制宜是“出圈”內核
任何一種治理品牌的“出圈”“吸粉”,都不能脫離地域鄉俗、傳統文化、歷史條件和群眾心理特征的土壤,都必須立足當地實際,吸收借鑒本土文化的力量,按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尋求本土、多元、有效、文明的治理模式??v觀湖南“出圈”的社會治理品牌,都是基于本土實情的創新和探索。
相信“民間高手”。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之江新語》中寫道:“基層矛盾要用基層民主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重要原則一定要把握好。”人民是社會治理名副其實的主角,人民不參與,那就成了“半拉子民主”“半拉子治理”。
張家界市慈利縣象市鎮的一撥操作,直接把老百姓的存在感拉滿。2019年9月,象市鎮大尖村準備新建一個山塘,包工頭報價13萬元。村民代表大會一開,鄉親們認為包工頭報價過高,決定“自建”。最后,山塘建設資金只花9.5萬元。象市鎮“村干部用錢村民批、村干部決策村民審、村干部辦事村民評”村級財務管理模式運行以來,不僅村級財務成本大大降低,因財務問題造成的信訪隱患也少了很多。
湖南不僅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關鍵力量理念,而且充分發揮了本地“民間高手”的能動性。
在岳陽,發源于一個小小街道的“群英斷是非”工作法,近年吸引全國70多家單位前來“取經”。2023年2月,“群英斷是非”工作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時,岳陽市委政法委負責人一語道破工作法的“吸粉”秘笈:“‘群英斷是非’工作法與其它群眾自治模式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它不只是挑選‘鄉賢’‘能人’這些‘精英’來服務管理群眾,而是把群眾放在同一等高線上,不給‘群英’設門檻。”
近年來,面對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窘境,益陽市南縣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成立婚姻家庭調適服務中心,引導本地法官、檢察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網格員、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等群體參與婚姻家事調解。2023年,該縣離婚率較2022年同比下降10%,涉婚姻家庭糾紛法院訴訟調撤率達72%。
直面本地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在基層,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關鍵在于直面這些“大事小情”,并設法解決。在溆浦,群眾“信訪不信法”等問題曾一度較為突出。溆浦縣委縣政府制定“下訪”工作方案,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將縣級領導、縣直機關單位負責人、鄉鎮領導干部每月下訪天數量化。2023年,縣級領導累計下訪接訪432次,接待信訪群眾527人次,解決群眾問題498個。
根植本土文化。2022年5月19日,在第七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中央政法委向全國推介耒陽“灣村明白人”工作法。同年11月,這一工作法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一年之內兩次進入全國視野,關鍵就在于,一個個“同飲一灣水、共用一口塘”的灣村,深入闡發本土文化中團結友愛、扶危濟困的優良品德,充分發揮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切實把群眾的身邊事辦成了“明白事”。
柔性治理是一條新路
在社會治理中,與其簡單粗暴地“嚴防死守”“一刀切”“正面剛”,不如用柔性方式讓社會治理更具人性、更聚人氣、更暖人心。近年來,湖南在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動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運行的同時,更加注重柔性治理場景的構建,在柔性執法、柔性解紛中釋放出全新的人文溫度。
釋放善意,“絲滑”流程。“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社會治理最本質的目標是滿足民生需要。近年來,基層干部在工作中發現,過去一段時間比較突出的社會矛盾逐漸減少,細致瑣碎的生活事務越來越多,這些生活事務未必有很強的行政壓力,但群眾的需求很大。對此,湖南的做法是:政府部門多做事,人民群眾少跑腿。
益陽市安化縣柘溪水庫沿岸8個鄉鎮地域廣闊、山嶺水域交錯復雜,曾幾何時,這里的群眾參加一堂庭審要花費兩三天時間。安化縣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水上審判庭之后,法官們上船辦案,哪里有案件,船就開到哪里,就地立案、就地調解、就地開庭。
首違不罰,教育在先。2023年7月25日傍晚,益陽市一名駕駛人轉運物料時灑漏大量灰漿。按照相關法規的規定,駕駛人應受到處罰。城管部門查明,駕駛人這一行為是首次違反城市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并無主觀故意,且即刻改正了違法行為,符合《益陽市城市管理領域柔性執法四張清單》關于首違免罰的規定,作出了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調解在前,訴訟在后。懷化市在探索警源、訴源、訪源“三源共治”過程中,把調解挺在前面,建立“警員與網格員”聯動機制,基層派出所將受理的非警務警情和民事糾紛方面的警情及時分流到鄉鎮(街道)處置,嚴防矛盾糾紛轉化為警情;明確初信初訪“3天見面、5天調查、7天反饋、30天辦結”硬要求,群眾合理訴求實現“件件回應、樁樁化解”;推行訴訟風險告知制度,依法引導當事人訴前調解。
科技賦能是有效“打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時代新征程,湖南搶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迭代戰術、創新打法,推動社會治理走向“善治”的腳步從未停息。
“鍵對鍵”了解民意,面對面溝通疏導。永州的老百姓說,在家門口通過一個顯示屏就能和公安局長聊自己的信訪問題,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20年,永州市公安局將“陽光警務·三級約訪”機制運用于基層社會治理,利用全市各級警務單元的視頻會議系統,定期進行視頻約訪,群眾在家門口“報官又見官”。2020年12月以來,共約訪30期,約訪65件126人,已辦結化解62件。2022年以來,為信訪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500余萬元。
在郴州,許多老百姓有了煩心事、糟心事都是掏手機找“百姓解憂站”。這一矛盾糾紛調處網絡平臺,設置矛盾糾紛調解、民生訴求服務等13項功能,打通公安、信訪等199個職能部門和律所、公證、仲裁、司法鑒定等機構之間的數據壁壘。2023年7月5日,嘉禾縣塘村鎮村民彭建明通過“百姓解憂站”反映,受工傷后公司一直未賠償。接到“百姓解憂站”發出的手機短信指令后,塘村鎮司法所調解員組織雙方座談,不到3天,涉事公司同意支付5.7萬元賠償款。
智能算法“減流程”,部門不再“踢皮球”。曾幾何時,常德群眾總抱怨,到某個窗口反映問題又被“踢”到另一個窗口,來來回回折騰幾天都沒下文。如今,常德市探索的平安指數“三減”解紛工作法,利用智能算法創建職責算法模型、路線算法模型和時限算法模型,確保每類矛盾糾紛自動對應到相應部門單位,自動分派交辦,自動指定主辦單位,逾期還能預警提醒,并對不認真履職的部門和單位予以扣分。2020年以來,常德市矛盾糾紛事件平均辦理時間從5.2個工作日縮短為2.7個工作日。
“要相信持續努力的力量。”2023年去太空“出差”前,湘籍航天員湯洪波接受采訪時的真情表達,令全網動容。新時代新征程必然還會出現新矛盾新問題。面對社會治理的星辰大海,湖南也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動社會治理在守正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法治力。